多维:特朗普对中企加码 军事会是最后的杀手锏吗

到8月17日前后,有关特朗普(Donald Trump)当局对中国企业的措施仍在引发高度关注。17日时,美国商务部宣布了最新举措,进一步收紧对华为获取美国技术的限制,并将此前未收录的分布在21个国家的华为38家附属公司列入制裁“实体清单”。14日,美国商务部终止了一项美国企业向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销售产品的临时豁免;15日,特朗普突然发布行政命令,命令字节跳动(ByteDance)公司在90天内剥离TikTok在美国的业务;16日,特朗普还暗示称要对阿里巴巴(Alibaba)等更多中国大型企业采取行动。

在美国大选将近之际,特朗普这种急促的调门让外界有所不安。加之中美近期也在南海、台湾海峡频繁采取动作,且特朗普近期选情不佳,中美冲突是否会因此“一触即发”,已成了各界热议的话题。

在此期间,更引发外界关注的是北京的姿态。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曾频频强调并实施对等报复;在7月下旬的中美关闭领馆风波期间,美国限时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中国也限时关闭了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但在特朗普介入TikTok风波,并威胁封禁微信之后,北京方面的“猛烈报复”却迟迟不见踪影。环顾中国外交官的言论,其中呼吁对话和谈的内容也不在少数,如中国外长王毅、驻美大使崔天凯等先后在8月5日至10日间发表拒绝“新冷战”等一系列言论。



这些迹象很容易让观察家们根据短期现象得出简单结论:中方的应对策略似乎出现了明显变化,中国开始为了避免中美关系走向冲突,在调整应对策略,在用低姿态来为局势降温。

中国的对美政策改变了吗?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对美国的动作有相对清晰的判断。

特朗普现在的对华强硬有浓厚的选举色彩。特朗普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在90天而非45天内注销美国用户数据,并从TikTok撤资,这暴露了他政治赌博的一面。

须知这个90天不是随意安排的,从特朗普发表讲话的8月15日到大选日11月3日,这一时间段约80日,较之其安排相差10天。从这一安排,外界可以发现特朗普把对TikTok和其他中国网络企业的打压,当成了围绕美国大选的政治赌注。在特朗普支持率每况愈下,且疫情防控不见起色之际,他要把打压TikTok等中国企业作为政治资本,用来拉拢对他执政能力有怀疑的选民。



经历了一个月的对峙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拜登的民望正在不断上升。(美联社)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也在经济领域,美国对中国企业打压动作频繁,但对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仍非常的执着。此前,路透社即在采访了美国政府官员以及中美两国贸易专家后发现,经过为期近两年针锋相对的关税战和恶语相向之后,今年年初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是中美两国如今仍保持合作的一个领域。目前,华盛顿方面时至今日仍未对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提出负面意见,白宫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还在8月13日称特朗普当局对协议的达成情况感到“满意”。因此,虽然北京方面因为人事原因暂时推迟了原定于8月15日举行的评估会议,但这对于双方的大局终究无碍。

特朗普尽管需要对华强硬,但是贸易协议关乎的是摇摆州的选票,特朗普不会轻易放弃,从这个层面看去,特朗普也并非天然的对华强硬派。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不具备相应的意识形态包袱。

从中美经济关系看,根据中国海关2020年8月公布的上半年贸易数据,中美之间自2020年4月后的进出口贸易增幅不断上涨,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同期记录,其增长额度分别为3.48%、0.72%、6.84%和7月时的13.91%。这种局面证明了面对着中美之间资本、技术、人员往来彼此交织的现状,双方的脱钩几成妄想。

虽然在2020年1月30日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曾在接受电视节目采访时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出现“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美国”,且没有被贸易战阻断的产业链却也一度被疫情的不可抗力暂时中断。但此后外界也大都发现,西方各国不仅不具备能力在此后的数月间为救急重新建立一套产业链,且随着中国最先扑灭疫情,在经济层面摆脱中国的影响可能更不现实。

从军事上看,8月6日美国防长埃斯珀(Mark Esper)和中国防长魏凤和通话。魏凤和称要“加强海上风险管控,避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温的危险举动”。埃斯珀也表示要“保持对华磋商,管控危机,防止误判”。此前8月5日埃斯珀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表示,不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威胁,华盛顿不希望与北京爆发武装冲突。这些表态与白宫内部一味寻求对华强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美国军方的克制。


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虽然在7月多次发表过对华激烈言论,但特朗普仍有要将他撤换的意愿。(美联社)

说到底,特朗普的经济斗争手段可能大都是权宜之计,他毕竟要留意美国民意。在大选将在11月3日展开,而特朗普的民调结果仍落后于竞争对手拜登(Joe Biden)时,面对美国国内因为新冠疫情、黑人示威引发的情况转变,其选情正因为微观环境改变而产生不确定性。

美国难免会因为选举季节所限,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进而打压有关企业,为中国企业在美正常经营投资提供不公平、不公正乃至歧视性的环境,这种给美国带来自身道德滑坡,国家形象受损和国际信任赤字的局面。或许会在2020年11月3日的大选结束后告一段落。考虑到美国的选举终究是国内事务,难以因为国际关系而产生胜负,过去历次美国大选,国际关系都不会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这意味着民主党方面只要不至于过于昏聩,其攻势就必须将特朗普阵营拉回到内政层面上,届时,美方在经济问题上的强横在大选前的十几周间更像是某种噪音,而留给北京的决断或许就只剩“不动如山”了。

推荐阅读